关于眉山市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4月28日在眉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眉山市财政局局长 刘汉学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眉山市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
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五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十一次全会、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财政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狠抓增收节支,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坚持依法增收,充分预计减税降费政策对财政收支预算的影响,多渠道开源挖潜,优化支出结构,做好财政收支平衡。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77亿元,同口径增长9.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59.84亿元,增长14.84%。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9.22亿元,增长10.23%;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80.03亿元,增长13.39%。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情况下,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到61.43%,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是完善政策机制,财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新增财力用于改善民生,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持民生改善长效机制,增强民生政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社保、医疗、教育、安居工程等重大民生服务领域得到有力保障。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4.1%,全市全部财政支出中85%用于民生。2019年省政府下达的30件民生实事中,我市涉及22件民生实事财政投入资金共计29.85亿元,为计划投入的109.22%。
三是突出关键领域,财政管理改革加快推进。贯彻落实《四川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做到四本预算全覆盖、市级部门全覆盖,首次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重点政策、项目和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和监控,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政府采购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政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建立眉山市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分险金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加大对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的信贷投入,推进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资产合理配置,整合资源共享共用,制定出台《眉山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财政监管,上线“一卡通”运行平台,深入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涉农资金整合和工业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加强。制定防范化解经济、财政运行风险“1+8”方案,全方位加强风险防控,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大政府债务管理,严禁在法定限额外违法违规举债,严禁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按政策进一步夯实隐性债务底数,严格执行既定的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对违规举债行为的责任追究。严格规范地方财政暂付款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成财政暂付款清理消化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县级“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县级“三保”支出主体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强“三保”支出风险隐患排查,全过程做实“三保”支出,不留预算保障缺口,严格落实追责问责机制,确保兜住县级“三保”支出底线。
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如下: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1,093,882万元,2019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7,683万元,为预算的101.26%,同口径增长9.2%。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预算为1,751,626万元,执行中发生了以下变动:一是中央和省财政各项转移支付补助、税收返还补助和结算补助收入增加624,382万元;二是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增加233,032万元;三是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加52,932万元;四是调入资金增加226,854万元;五是上年结转项目结余33,891万元;六是收入超收13,801万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总预算支出相应变动为2,936,51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支出预算变动为2,622,070万元。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92,230万元,为预算的98.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0,194万元;国防支出1,97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49,130万元;教育支出419,2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884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8,91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2,14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02,14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93,63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15,645万元;农林水支出328,651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12,342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5,24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335万元;金融支出2,490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30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7,57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7,12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6,02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9,653万元;其他支出4,97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69,429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23万元。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683万元,加上级返还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1,269,12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33,03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2,932万元,上年结转项目结余33,891万元,调入资金229,854万元,收入总计2,936,518万元;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92,23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4,056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211,28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金39,111万元,收支品迭滚存结余29,840万元,全部结转为下年的支出。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2,584,641万元,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598,405万元,较上年增长14.84%。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800,294万元,较上年增长13.39%。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598,405万元,加上年结余37,21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74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 606,725万元,减基金预算支出3,800,294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98,720万元,调出资金226,678万元,滚存结余37,400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12,635万元,执行数为16,04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29.87%;支出预算为12,635万元,执行数为16,04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29.87%。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数455,276万元,执行数为476,368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数397,683万元,执行数为395,285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81,08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739,662万元。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223,906万元。2019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9,087万元,为预算的97.85%,同口径增长4.6%。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预算为542,016万元。执行中发生了以下变动:一是中央和省财政各项税收返还补助、转移支付补助、专款补助和结算补助收入增加273,756万元;二是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增加156,145万元;三是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加32,950万元;四是上年结转项目结余19,095万元;五是下级上解收入增加1,390万元;六是调入资金增加78万元,七是短收4,819万元。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总预算支出相应变动为1,020,611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支出预算变动为501,198万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92,113万元,为预算的98.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8,330万元;国防支出30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7,300万元;教育支出21,87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771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01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5,78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39,62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9,078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0,794万元;农林水支出26,60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8,985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8,06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11万元;金融支出1,154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30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48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9,12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01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258万元;其他支出729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6,508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92万元。
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087万元,加上级返还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557,319万元,下级上解收入22,937 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56,145万元,上年结转项目结余19,09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950万元,调入资金3,078万元,收入总计1,020,611万元;减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2,11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308,38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3,463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87,310万元,债务转贷支出71,705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金28,554万元,收支品迭滚存结余9,085万元,全部结转为下年的支出。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434,263万元。2019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94,835万元,较上年减少47.54%。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24,155万元,较上年减少50.52%。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394,835万元,加上年结余17,72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32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307,030万元,减基金预算支出424,155万元,补助下级支出82,19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9,470 万元,债务转贷支出168,860万元,调出资金2,301万元,滚存结余29,939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2,043万元,执行数为2,51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22.91%;支出预算为2,043万元,执行数为2,51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22.91%。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数369,998万元,执行数为391,346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数327,993万元,执行数为328,923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62,42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23,486万元。
全市2019年政府债务余额4,054,90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999,798万元,专项债务2,055,106万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年度法定限额4,469,884万元内。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全市2019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39,757万元(一般债券233,032万元,专项债券606,725万元),其中:再融资债券334,415万元(一般债券199,490万元,专项债券134,925万元),新增债券505,342万元(一般债券33,542万元,专项债券471,800万元)。
上述全市和市本级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是按照全市和市本级收支执行快报数据汇编的,决算正式编审结束报省财政厅批复后,还将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财政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财源基础薄弱,非税收入占比高,一次性收入基数大,财政收入逐渐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社会保障、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需求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收支矛盾越来越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0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编制原则为:坚持依法编制,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编制四本预算;坚持零基预算,以往年度预算安排不作为基数,部门经费和项目经费均据实编制,按照绩效原则安排预算;坚持收支平衡,努力增收节支,做到财政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不寅吃卯粮;坚持间接支持,统筹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放大作用,带动民间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坚持有保有控,优先保障基本支出、运转支出和民生支出,对市委、市政府明确的2020年工作任务予以重点保障,严格遵循八项规定,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
(一)全市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0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1,163,067万元,同口径增长7.5%,加提前通知的各类转移支付和返还性收入708,836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000万元,减上解支出72,852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算为1,814,051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814,051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为2,286,993万元,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2,286,993万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为15,742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要求,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5,742万元。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数511,109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数428,661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本年预算结余82,448万元,年末滚存预算结余822,110万元。
以上全市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2019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收支政策代编的,请予审查。待市、区县预算编制完成汇审后,再将汇总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市本级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0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230,041万元,同口径增长7.5%,加提前通知的各类转移支付收入和返还性收入330,376万元,下级上解收入2,87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000万元,减补助下级支出115,42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354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算为457,513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457,513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375,693万元,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375,693万元。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6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要求,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560万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数428,312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数362,624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结余65,688万元,年末滚存预算结余589,174万元。
(三)岷东新区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岷东新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15,28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4,146万元、非税收入1,141万元;加东坡区划转托管富牛镇支出基数1,481万元,收入总计为16,768万元,相应安排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768万元。岷东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102,000万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02,000万元。
以上市本级(含岷东新区)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
按照《预算法》要求,将88个市级部门2020年的综合预算提交大会,请一并审查。为保障市级部门正常运转,按照《预算法》规定,2020年预算年度开始后,参照上一年同期支出情况安排相应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三、2020年财政工作计划
2020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本次大会各项决议,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财政各项工作,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财政保障。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更加扎实地抓好收支预算执行。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科学征管,积极培植财源税源,加强重点税源跟踪分析,坚决防止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持续改善收入质量,力争2020年财政预算收入与经济保持协调增长。最大限度盘活存量,精打细算用好增量,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大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将财政资金用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重要产业、重点工作上来。
二是更加持续地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加效,围绕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持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切实增加企业和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积极向中央、省上汇报争取2020年新增债券限额,支持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发展。整合优化产业类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完善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重点投向3135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助力我市融入全省开放大局,担当开放发展示范使命。
三是更加有力地防范化解运行风险。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防范化解经济、财政运行风险。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有保有压、突出工业”确保安全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确保隐性债务规模在清理核实基础上只减不增。实行更严格的国库资金拨付管理制度,严格按财政支出保障序列拨付资金。完善库款运行动态监控机制,强化工资支出和扶贫项目专项库款保障,探索实行基本民生资金专户管理。
四是更加深入地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推动法治财政建设与财政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相生相融,将财政运行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市县财政部门党组对法治财政建设的统筹领导能力。深化“两依”评估,强化法治监督,紧盯收支真实、资金分配、扶贫攻坚、债务风险、政府采购、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对财政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执纪问责,严肃财经纪律,建立健全财经纪律负面清单和执纪问责机制,对违纪问题一律依法查处,绝不姑息。
五是更加全面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有序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有序推进新区、园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加快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促进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市县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计划”、市县财政暂付款清理消化“三年攻坚行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改革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抓好各项改革部署的落地落实。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为加快建设繁荣富裕美好眉山、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财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