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视察调研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视察调研>正文

视察调研

    关于全市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05-28


    2021429日在眉山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317日至26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十庆、副主任陈万忠率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市粮食安全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调研组采取集中调研、个别暗访随访等形式,深入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眉山市国有粮油储备有限公司等粮油专业合作社、粮油储备企业、种粮大户、农资销售网点等13个站点现场查看,召开市政府领导、人大代表、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各类座谈会9场次,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涉农代表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全市粮食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始终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使命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稳粮保供、促产增收、提质增效,粮食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粮食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总量稳中有升。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8.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我市与川农大合作研发的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写入中央1号文件,在新冠疫情、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下,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达到296万亩、125.9万吨,地方粮油储备超过省下达最低储备规模,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一)建机制明责任,狠抓政策落实。一是统筹各方力量,成立以分管市领导为组长、13个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明确粮食安全责任。二是常态化研判粮食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研究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及时制发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方案、考核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层层压实部门和县(区)责任,并将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三是因地制宜,制发实施《眉山市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重点任务清单》等,针对性地破解粮油生产、加工、销售、储存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问题。

    (二)强化源头管护,促进稳产增量。一是提升耕地质量。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节水工程建设,持续稳定耕地保有量、不断提升耕地质量。2020年全市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3个,新增耕地8209亩;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16.14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两区”165万亩;耕地保有量24.42万公顷。二是保障粮食产量。通过足额落实扶助资金、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强化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持等促进粮食稳产增量。2020年,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共计11727.85万元;统筹整合中央、省、市、县财政及各类项目资金5110.43万元,支持农民合作社项目96个,培育家庭农场298个;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96万亩,粮食总产量125.9万吨;吨粮田水稻栽培技术创亩收946公斤的四川盆地记录。三是强化品牌引领。鼓励眉山粮油企业积极参加 中国好粮油行动、四川农业博览会、天府菜油、香飘九州全国推广活动等,加快品牌构建,不断提高自身的品质和影响力。2020年,新注册粮油商标1264件,同比增长143%。东坡区、彭山区成功申报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眉山稻种远销云南、广东、缅甸及泰国。

    (三)严格储备管理,确保应急保供。一是圆满完成地方粮油储备任务。落实市、县级地方储备粮8.04万吨,储备油8000吨;重新核定小包装大米5900吨、菜籽油600吨,储备粮超过省下达最低储备规模。二是储粮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改造。2020年投资2789万元实施低温粮库升级改造项目8个;投资1643.3万元升级改造粮库智能化项目24个,省、市、县库区基本实现互联互通;投资1700万元建设县级质检机构3个。三是粮油供应网络不断完善。落实粮食应急加工企业12家、储运企业6家、供应网点149个、配送中心8个。四是粮食产销合作形式丰富多样。与牡丹江市等签订粮食产销长期合作协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一是粮食安全形势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种粮就是落后的表现、有钱就能买到粮食,对粮食安全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的形势认识不清。二是粮食安全职责意识模糊。认为粮食安全是中央政府的责任,是上级政府、其他部门的责任,与本部门、本单位关系不大等心理还比较普遍。三是粮食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存在粮食数据填报不完善、不精准等现象。

    (二)粮食生产基础条件仍然薄弱。一是我市人均耕地1.05亩,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保护耕地、守住粮地显得更重要、更紧迫。二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旧,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仍然偏弱,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真正达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要求的只有48.63%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的压力大。

    (三)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一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经争地现象愈演愈烈,无粮村、无粮乡镇、非粮化、土地撂荒等现象日益突出。二是当前农村空心化、“386199”部队种粮现象比较普遍,肩挑背扛的传统种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三是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全市种粮大户527个,种粮面积12.33万亩,仅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4.2%。四是社会化服务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弱、专业化水平低,特别是丘陵、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田块小,大型农机耕作显得尤为困难。

    (四)国有粮企面临诸多困境。一是国有粮企改革不彻底。当前我市地方国有政策性粮食购销企业中僵尸粮食企业占比高达71.8%,点多、线长,大量仓库存在无储备粮、无经营、仓库闲置等情况,职工年龄老化,企业管理制度不落实、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突出,企业生存困难。二是粮油轮换存在亏损风险。按照现行市储备轮换政策规定,轮换的财政补贴标准不能弥补轮换带来的亏损,企业只能用保管费弥补轮换亏损,导致企业职工工资低、福利难以兑现,更有部分企业采取以陈顶新”“转圈粮等方式非法套取国家财政资金,滋生腐败问题。三是购粮贷款难。粮企收粮时资金需求量大,储粮时资金占用时间长;贷款时银行内部规定多,限制条件多,放贷程序多、时间长。

    (五)行政部门监督力量薄弱。一是机构改革后,粮食部门整体合并到发改部门,粮食职能明显弱化,全市(含市本级和三区四县),粮食行政监管工作人员(含临聘)共39人,50岁以上的19人,内设科(股)少、人员少,不符合现代粮食安全形势需要。二是执法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目前仅市发改委有执法人员1人,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结果中也连续多年通报了眉山基层执法力量薄弱问题。三是监管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2020年度我市纪委监委系统查处的3起涉粮案子,反映出我市在国有政策性粮食企业监管上还存不少漏洞。

    三、建议意见

    (一)增强粮食安全责任意识。一要扛起责任。要站位全局,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上下同心,抓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生态保护责任落实,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主动抓、主管部门强化指导服好务的强大工作合力。二要用好政策。要健全完善粮食生产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要统筹整合各项涉农政策和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其撬动作用,调动种粮积极性。三要严格考核。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粮食生产督查指导,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对表现优秀的县(区),要在重大农业项目竞争立项上加分奖励并优先推荐;对履职不力的约谈通报,确保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目标不动摇、劲头不松懈、力度不减弱。

    (二)严守保地稳粮耕地红线。一要严控非粮增量。要认真开展精准调查,摸清摸透全市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秉持不折腾原则,认真落实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的相关规定,严控非粮增量。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农产品保护区的监测监管,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生产。要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对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追责。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盘活耕地存量。要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粮经复合等技术,提高单位产量。要正确处理粮经关系,对种植非粮作物效益较低的、土地流转期界满的,要积极引导转变为生产粮食。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深入开展撂荒地整治,学习外地代耕代种等经验,不断挖掘粮食生产潜能。三是提高耕地质量。要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保质保量完成省定新建高标准农田12.2万亩年度任务,推进粮食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生产。

    (三)多措并举调动种粮积极性。一是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要加大对各类种粮补贴的力度,精准补贴到种粮人。要鼓励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化种粮等形式,推动种粮面积不断增加。要持续开展田园明星评选,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规范流转土地从事粮食生产。要加快构建协会+农户”“公司+农户”“园区+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稳定长期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不断提升种粮技术。要继续保持种业优势,以东坡区、彭山区为重点,高水平建设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力争水稻制种能力保持在2.2万亩以上,确保杂交稻种子年产440万公斤以上;大力推广种植优质、高产、多抗品种,提高良种覆盖面。要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提升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种粮户的种粮技术和管理水平。要积极引进推广适宜山区、丘陵、平坝等不同地形特点的粮食机械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延伸链条拓宽种粮利益。要做强做响味在眉山区域品牌,加强三品一标申报认证,让眉山粮食眉山春橘”“东坡泡菜一样享誉全国、畅销八方。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推动粮食产品的精深加工,聚力培育眉山粮食产业集群。要依托眉山特色农业、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农业观光体验景点景区,促进眉山农旅文综合发展。

    (四)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一是尽快制定实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按照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模式、政策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开的原则,因地因县(区)因企推进企业改革,整理盘活粮食企业闲置资产,消除僵尸企业,治理困难企业,妥善处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对粮食企业人才的选育,彻底解决粮食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二是结合眉山实际,尽快建立完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构建粮食收购资金长效保障机制,真正发挥基金为粮油收储提供增信融资服务的作用。三是与银保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在支持粮油全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行政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督抽检,进一步完善粮食收储管理,确保国家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五)配强力量强化监管。一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要求,从机构编制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强市、县(区)粮食管理队伍建设,配齐人员、设备,优化年龄结构,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业务培训,强化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监管质效。二是严格例行检查,加强突击抽检,强化动态监督检查,加大对粮食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震慑效应和高压态势。三是充分发挥市本级和六县(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检验设备和检测能力,有效整合质检、发改、农业农村等的粮食检验检测力量,提质增效,不断强化粮油监督检测水平。


Copyright 2007-2008 MeiShan RiDa Government All Rightsf Resferved    主办:眉山市人大常委会
蜀ICP备07502274号    电话:028-38165176    邮箱:msrdwz@163.com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