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爱玲于7月20日带队对全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市疾控中心、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东坡区人民医院、大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详细了解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征集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同时,委托彭山区、仁寿县、洪雅县、丹棱县和青神县人大常委会对本级区域内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未发生过一次重大传染病流行。艾滋病疫情历年环比增速从11.99%下降至6.85%,疫情得到遏制;血吸虫病全市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结核病发病率已达到十三五目标;全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连续19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5年保持全省后5位。
(一)强化投入,提升防控能力。2016年,全市财政投入4575万元用于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检测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专项防控,同比上升20.25 %;2017年,中央、省、市本级财政共投入市级卫生部门公共卫生资金1529.96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385.9万元,比上年增长44%,包括病媒生物防治经费100万元,艾滋病防治经费100万元,H7N9防治经费35.9万元,确保了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保障力度。近3年来,全市7个疾控机构共计新增业务用房1482.94平米、设备210台件、疾控专业技术人员37名,市疾控中心、仁寿县疾控中心建成二甲疾控机构,其余区县疾控中心均达到二乙标准。特别是市政府切实强化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核心能力建设,争取中央、省支持投入600余万元购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设备31台(套、件),大幅提升了我市在食品、水质、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结核病、麻风疹等方面的检测能力,弥补了我市在食物中毒、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等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和流感病毒毒株实验室分离等检测技术空白。
(二)强化预防,实施精准管理。全市194个接种单位100%建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实施疫苗采购、储存、运输、配发“一条龙”规范化管理,实施疫苗规范化接种,今年1-6月,全市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各单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已消灭天花、实现无脊灰目标;全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监控及网络直报系统,实行每日至少审核4次监测系统,每日主动搜索聚集性疫情至少2次;定期进行传染病监测周分析、月分析和年度分析,对冬春季、夏秋季重点传染病分别进行预测预报,指导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市人民医院加挂市传染病医院,各区县人民医院均设置感染科,配备工作人员和设备,随时应对传染病暴发流行,201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将艾滋病、肺结核病、血吸虫病治疗移交定点医疗机构,实现病人在医院、疾控之间的双向转介。
(三)强化重点,控制重大疾病。艾滋病防治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策略,落实足额经费保障。全市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3个、筛查实验室24个、检测点54个、血液核酸检测实验室1个,每年完成咨询检测40万余人次。全市的血吸虫病防治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严格执行“春查秋会、三定五包、目标责任”等工作制度,创新推广“以机代牛”“产业转移升级”等有效措施,实现了“疫区变景区、螺点变景点”。结核病防治稳步推进“发现、治疗、管理”三位一体新型服务体系建设,今年1-6月,全市发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743例,总体到位率95.73%,筛查率100%,治愈率93.6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人口流动的增长,传染病发生风险加大。手足口病等一些原来危害较小的病种发病率、重症率和死亡率近2年来逐渐升高;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高校艾滋病传播有增长趋势;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时有发生。二是社会养犬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犬只敞放,一户多犬,犬伤人数多,主动就医率低,留下狂犬病发病隐患。我市的狂犬病死亡率过去十年为零,但近三年来东坡区、洪雅县、青神县已出现4例死亡。三是血吸虫疫情存在隐患。我市血吸虫传播阻断通过药物达标,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彻底改变,若遇洪水等自然灾害,血吸虫病疫情存在反弹的可能。
(二)传染病防控基建经费滞后
一是市疾控中心等级偏低,是全省仅存的3个(眉山、巴中、阿坝)二甲等级市级疾控机构之一,业务用房紧张,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市、区县疾控机构普遍存在设施设备陈旧问题,手工操作率高,耗时较长,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疾病防控工作。以2010年前(包括2010年)购买的设备为例:市本级204/293(注:市本级现有293台设备中有204台在2010年前购买的),东坡24/67,彭山38/51,仁寿151/306, 洪雅67/95,丹棱58/64,青神32/110,陈旧率全市58.21%,目前尚无设备购买经费。三是疾控机构自今年4月1日起停征涉企卫生检测费、委托性卫生防疫服务费和取消个人预防性体检费后,人工成本和试剂成本大幅上升(预计2017年预防体检人数达17.8万人,约需1200万元;职业健康体检1万人,约需200万元;卫生监测与委托性防疫服务约需800万元,三项共需2200余万元),未纳入财政预算,暂由疾控机构自行承担。目前全市兽用狂犬病疫苗需求量大(约须100万头份左右),加上狂犬病弱毒苗自今年7月1日起停止生产,灭活苗较之前使用的弱毒苗价格数十倍增长,导致新生犬漏免等现象还较突出。
(三)传染病防控人才队伍不稳
传染病防控职业风险较大,相对医疗机构待遇偏低,部分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疾控工作,一些临床医学专业的年轻技术骨干更趋向于医疗机构,导致出现疾控机构人员老化和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全市近3年传染病防控系统流出15人,其中市本级1人,彭山区4人,仁寿县7人,青神县1人,丹棱县2人。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要着力增强全民防控意识。卫计、教体、宣传等各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面向全社会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健康教育,让传染病防控知识和重要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要提高学生、老人、农村群众和流动人口等传染病易感人群的防病意识和防控能力,营造群防群控的社会氛围,确保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要着力推进防控重点工作。紧扣艾滋病、血吸虫病、狂犬病、手足口病等我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针对不同传染病传播途径和方式,遏制艾滋病疫情的上升趋势,确保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的稳定,防止手足口病发生反弹。落实狂防部门责任、依法扑杀违法犬只。三要着力加强疫情监测预警能力。重视传染病监测网络,全面掌握传染病流行态势,狠抓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防、控、治、管四个环节的协调问题,保证疫情信息完整、及时、高效。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费。”对停征三项卫生防疫服务收费及兽用狂犬病灭活苗价格增长的经费缺口,组织财政、卫计、畜牧等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疾控工作有序开展。二要加快市疾控中心创建三级疾控机构项目,推进区县疾控中心提档升级,增加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尤其是基层防控机构设备要满足当前防控工作。
(三)进一步提升能力,加大队伍建设力度
一要研究拟定并科学确定人员编制标准,尽快完善传染病防治机构人才招聘制度,给予基层聘用专业人才更多的自主权。二要按国家有关办法落实传染病防治人员卫生防疫津贴,切实提高传染病防治人员待遇,落实直接参与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人员临时性和应急性工作补助,稳定传染病防治队伍。三要继续加强防保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对基层传染病防治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促进全市传染病防控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