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区县人大>正文

区县人大

    洪雅县着力“三化” 以点带面 丰富拓宽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平台

    2022-04-18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丰富拓宽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平台,洪雅县人大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意见》,着力平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常态化,以点带面建成标准化代表联络站13个,入站代表228名,年接待群众1100余人次,代表联络站成为全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平台,“群众下订单、代表作转化、政府抓落实”成为代表联络站里的靓丽风景线

    统一规范建站  着力平台标准化

    坚持阵地入手,优化要素保障,夯实代表联络站工作基础。一是统一标识名称。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将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编入,统一名称为“XXXX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县人大牵头统一代表联络站的标语规格、LOGO标识等事项。二是统一场所标准。各镇充分利用“两项改革”后原有办公场所和设施,或与其他活动场所共建、共管、共用组织代表接待群众,其中独立建站的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20平方米。三是统一功能标准。各联络站配备办公桌椅、电脑、书柜、活动登记簿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和联络设施,上墙公开有关制度、活动计划、代表信息,其中代表值班接待群众安排必须向社会公开。四是充实工作力量。根据实际选配站长、副站长和联络员,负责联络站的服务保障工作。

    健全工作制度 着力管理规范化

    坚持制度引领,追求务实管用,从一开始就谋划规范管理。一是制定代表联络站运行规则。明确设置原则、受理范围、接待流程、机构及人员设置等事项。二是建立代表接待制度。按照每名代表每年参加接待不少于1次,代表联络站每月接待不少于1次、每次参加代表不少于1人的要求,开展坐班接待、现场对话等活动,每年初将代表接待安排向社会公开。三是制定受理事项处理制度。对简单诉求及时解释说明,一般问题由代表帮助联系协调,疑难问题提交代表联络站商议处理,联络站无法处理的报镇人大主席团研究交办,对镇本级无法协调解决的报县人大常委会人代外侨工委协调。如,接到群众通过代表反映的北环线前锋段改造问题,因无项目资金来源,中山镇镇长与县级部门、省上对接12次,经过一年多接续不断的努力,最终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资金500多万元予以解决。四是健全台账管理制度。统一按照代表接待登记交办表、代表联络站接待汇总表做好登记、汇总、归档和管理。人大代表参加代表联络站活动等情况纳入代表履职档案,作为人大代表连任推荐的重要参考。

    形成工作机制  着力运行常态化

    坚持目标导向,着眼常态长效,推动联络站运行实质化。一是“群众下订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结合实际采取定期接待、上门走访等方式,精准收集社情民意。如中山镇前锋村将每月的15日、25日作为代表接待日,2021年共收集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残疾人就业、完善道路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36个。余坪镇桐梓村考虑农村习俗,将每月农历的二十四作为代表联络站接待日。二是“代表作转化”。坚持代表不直接办理、有限受理、依法疏导、登记必复原则,积极搭建办理平台。如余坪镇人大代表李军接到村民希望天然气管道尽快入户的反映后,利用熟悉情况的优势,主动亮明代表身份与天然气公司联系解决问题。桐梓村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实地调研断头路情况,鉴于代表联络站无法解决,向镇人大专题汇报处置三是“政府抓落实”。各镇定期听取代表联络站工作情况汇报,“一把手”推动问题解决达效,着力发挥政府职能。如接到桂花社区沟渠整治反映问题后,中山镇主要领导主持研究整治工作,带领村组干部、人大代表实地查看工程质量,亲自用卷尺比对厚度,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标准施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代表联络站通过代表接待群众、反映民意、转化落实,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以中山镇前锋村为例,近两年共新修生产便道1.9公里改造产业大道5.1公里,新建种养循环养猪场安溪河殷河段防洪堤坝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24338元增长到2021年的33432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9年的不到1000元提高到2021年的15.6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出小空间大作用,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Copyright 2007-2008 MeiShan RiDa Government All Rightsf Resferved    主办:眉山市人大常委会
蜀ICP备07502274号    电话:028-38165176    邮箱:msrdwz@163.com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