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要闻>正文

综合要闻

    眉山:法治守护三苏文化传承千年文脉

    2023-06-25

    转载:《中国人大》2023年第11期(总第575期)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眉山,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的故乡,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城。初夏时节,坐落于眉山中心城区的三苏祠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让这座文脉悠长的城市更显生机盎然。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前往三苏祠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独揽三席,携手写就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文化传奇。三苏的流风余韵,千百年来滋润着川西平原的土地。作为三苏故里,眉山市是三苏遗址遗迹最集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所承载的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是使命所系、实践所需。“近年来,眉山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立足眉山实际,坚持以提高站位、立好良法、抓好监督、创好品牌‘一高三好’为路径,助力保护好三苏文物,推动东坡文化走进生活、走向世界。”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晓丽介绍说。

    2019年4月,眉山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眉山市三苏遗址遗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眉山市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标志着眉山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实现有法可依。

    据介绍,条例确立了遗址遗迹按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实行分层次保护的原则;对影响遗址遗迹风貌和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限制;明确了相关机构、看护人、使用人职责;创设了对“垦荒、放养动物”、“在非规定地点燃烧祭祀用品”等禁止性行为的相关处罚。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条例实施近四年来成效如何?今年上半年,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走访文化界人大代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等70余人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明察暗访三苏祠、中岩寺摩崖造像等遗址遗迹,同时赴常州、无锡等地调研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情况。

    检查组指出,条例实施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执行条例要求,积极推进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组织引领,先后出台《眉山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眉山市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利用规划》等,全面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建立治安防范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组织实施三苏祠式苏轩库房改造、重瞳观抢救性保护修缮等文物保护工程项目7个,实现单一保护向全面保护转变;

    文旅融合发展,东坡区助力蟆颐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青神县开展“百旅进青”、青神文旅走巴蜀等系列活动,吸引6.7万人赴中岩寺旅游;深挖文化内涵,加强三苏文化学术研究,依托三苏祠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和家风家训家教教育,产生广泛影响;打造文艺精品,一大批以三苏文化为主题的小说、音乐、戏剧、舞蹈等文艺作品广为流传;

    ......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条例从“纸面”落到“地面”,成为了民众感知文明、赓续文脉的桥梁和纽带。如今,历史底蕴深厚的眉州大地,三苏文化正焕发勃勃生机。

    “针对条例施行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进 一步强化条例执行落实,充分挖掘三苏遗址遗迹在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塑造坚定文化自信的‘眉山载体’。”王晓丽说。

Copyright 2007-2008 MeiShan RiDa Government All Rightsf Resferved    主办:眉山市人大常委会
蜀ICP备07502274号    电话:028-38165176    邮箱:msrdwz@163.com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