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执法检查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工作>执法检查>正文

执法检查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7-05-09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摘要)

    201753日在眉山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把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坚持突出项目抓保护,突出打击抓安全,突出利用促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已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9处;全市已登录可移动文物数量6512套、39254件。有博物馆11个,其中民办博物馆5个。

    (一)文物法制宣传不断深入。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利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和法制宣传月,结合全国文物普查等重要工作,宣讲文物保护法,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文物保护法的知晓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政府还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文物古旧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关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等文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全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件,有效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度和文物保护法制意识。

    (二)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市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先后公布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新增国保数量居全省前列。编制了《眉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了6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和丹棱白塔维修等15个项目的编制和报批。

    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目前出水文物超过上万件,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极大地充盈我市文物库存。此次文物考古挖掘,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有专家表示,江口沉银是世界性的、百科全书式的重大考古发现,填补了明代历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市政府高度重视江口沉银遗址的保护规划,正加快推进张献忠沉银博物馆建设,并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0”地震发生后,我市已累计投入约3亿元,完成国保维修工程4个,省保维修工程21个,市保维修工程3个。其中投入8600万元,历时三年完成三苏祠维修项目,真实完整还原了建筑特色和历史原貌,三苏祠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成为全国第三届十佳优秀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推动文物安全工作常态化修订了《眉山市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先后完成了三苏祠安防、消防、技防、防雷设施,完善了监控中心;完成了仁寿县甘泉寺等5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央监控平台建设,实现监控信息实时传输。2011年破获“12.19”文物被盗系列案,全省打击文物犯罪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14年成功破获彭山5.1”文物大案历时两年追缴涉案文物千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00件,有力震慑了文物犯罪分子,国家文物局专门来函肯定我市打击文物犯罪所取得的成果。

    (三)文物资源有效开发利用。

    在三苏祠维修完成后,重新对博物馆、纪念馆陈列了设计调整,通过文物、书画专题展等,充分发挥博物馆展示教育功能;与四川省博物馆合作举办了眉山市文物精品展,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指导青神竹编博物馆展出竹编实用器具、平面竹编产品、高端竹编艺术产品、竹根雕、竹贴画等,展示了青神悠久的竹编文化,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鼓励和支持引进民间资金,在周家祠开办洪雅陶瓷标本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三苏祠为核心的东坡宋城已列入全国重点文化产业名录,依托国保曾家园打造的柳江古镇已初具规模,参照东坡区报恩寺的斗拱制成的斗拱型路灯已成为眉山文化的特色之一,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文物保护意识不够。

    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文物保护法制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部分区县和部门在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等大型建设工程中,没有提前地下文物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勘探,导致文物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和损毁;检查中还发现,有的文物周边没有按文物保护法进行规划,在建设控制地带出现与文物风格极不协调的建筑物;文物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有些文物本体被随意钉木板、文物附近埋水管,部分文物点标识不清或没有简介。

    (二)保护规划编制滞后,文物保护利用程度不高。

    全市已编制保护规划的国保4处,9处未编制;已编制保护规划的省保8处,25处未编制或未通过评审。大量市保”“县保由于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几乎没有得到相应的维修保护利用。与此同时,有些国保”“省保市保文物,申报通过后只是修建了围墙圈地保护,还未对外开放,没有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三)基础设施薄弱,文物保护经费人才短缺。

    目前,市博物馆尚未开工,除丹棱外,其余区县仍无综合性博物馆。六区县文物库房面积平均78,个别区县没有专门的文物库房,部分珍贵文物就保管在文管所办公室。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文管所)的力量过于单薄,东坡区、丹棱县、洪雅县文管所管理人员2-4名,其中,丹棱文管所2名管理人员都是兼职。文物看护人员待遇低,以洪雅、青神为例,洪雅县有文物看护点215处,看护人员127青神县有文物看护点25处,看护人员25人,每年待遇300-2000元不等

    文物修复、古建修缮、文物鉴定、文物保护工程等专业人员极为短缺,在检查中发现由于缺乏此类专业人才,导致有些区县文物点在申报省保过程中迟迟不能过关,申报项目搁置。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强化组织保障,增强文物保护法制意识。

    将文物保护法宣传教育纳入七五普法规划,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特色、市民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法意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文物保护知识,让文物保护法和文保知识走进学校、机关和区,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工作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执法联动机制,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工程质量负责制,建立文物行政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市、区县两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进入同级规划委员会,参加大型建设工程规划论证会,通过提前介入,确保在工程规划和开工建设前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避免造成文物损毁和经济损失

    (二)进一步强化规划,合理利用,推动文物旅游健康发展。

    加快实现六区县国保省保规划编制全覆盖,积极推进重点文物单位的规划建设,争取国家文物局加大对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项目的资金投入。打造以东坡文化、长寿文化、忠孝文化、竹编文化、大雅文化、古镇文化等为代表的文物旅游品牌,实现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机统一,力争在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大投入,推动我市文保事业大发展。

    加快建设市博物馆区县综合性博物馆。做好文物征集和展陈工作,全面展示眉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改扩建三苏祠博物馆文物库房、六区县文物库房,并配备相应的安防和消防设施。注重改善文保队伍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充实配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博物馆、文管所专业人才;加强对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大对文物保护事业和相关产业的投入,文物保护事业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在科学制定项目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推动全市文物保护事业大发展。

     

Copyright 2007-2008 MeiShan RiDa Government All Rightsf Resferved    主办:眉山市人大常委会
蜀ICP备07502274号    电话:028-38165176    邮箱:msrdwz@163.com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