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执法检查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工作>执法检查>正文

执法检查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情况的报

    2014-09-22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4年8月26日在眉山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7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执法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对此次执法检查十分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执法检查方案,成立了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大权为组长、6名常委会委员和两名市人大代表为成员的执法检查组。7月9日—7月11日,检查组采取实地检查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情况,委托洪雅、丹棱、青神县对本区域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情况开展同步检查,提交执法检查报告。此次检查将重点放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及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等方面,实地检查了仁寿珠嘉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彭山果园村葡萄基地、东坡区粮经复合产业基地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9个,检查了观音镇农业服务中心、永寿农机专业合作社、白马镇农资销售网点。7月11日下午,检查组听取了市政府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工作汇报,并交换了检查意见。

    二、市政府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做法和成效

    多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及四川省实施办法,狠抓新技术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等工作,农技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目前,全市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已获得“中国特产之乡”称号10个。东坡泡菜使我市成为全国首个泡菜产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的市,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3亿元。奶业、林业、渔业发展位居全省前列。我市成为全省整体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和整市无公害化市。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一是市、县(区)、乡、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市、区县农业、畜牧、林业、水务等部门成立了农技推广科(室)、站(股),乡镇建立了农业服务中心,有的区县还建立了农机、畜牧、水产区域站,落实专人负责农技推广服务。驻村乡干部或村干部兼任村农技员。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条件不断改善。各级政府积极作为,对上争取项目和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农技推广条件建设,改善设施设备和办公条件。三是是大力培育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社会机构。培育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3万个,建立植保专业队113个,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60个,建立农资销售网点2800个,直接带动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30万户以上。

    (二)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多、效果好。一是大力实施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按照“科技人员到户、科技知识到田”的要求,采取科技特派员行动、派遣专业服务队、创办田间学校等形式培训农民。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万人次以上。二是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每年采用“3.15”、“12.4”法律宣传、技术赶场、触摸屏网络宣传、现场演示观摩会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良种、良法、良机、良壤、良灌、良制”等农技推广和宣传。两年来,各级农口部门累计开展现场培训700余场次,发放资料137万份。三是现代信息新技术应用于农技推广。各级农业部门或农业技术社会服务化组织采取电话服务、计算机网络等方便快捷的方式来推广农业技术。东坡区创建了“东坡农业信息网”,为农户及时提供农技推广服务、市场等资料。东坡区果满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钱永严创建了“舍得农业网”,开办庄稼医院,直接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实施示范推广。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示范”原则,采取“双万”丰收工程、“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等技术示范模式,加强农技推广示范片建设。近年来,全市共建立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50片,园艺作物标准园12个,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片18个,全程农业机械化万亩示范区8个,集中连片水产养殖基地20个,真正“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五是多领域多环节开展农产品检测推广工作。强化执法,严格生产、销售检测管理,加强市、县(区)检测中心建设,依法规范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程序。认真开展种子、农药、兽药、饲料、水产品和添加剂等的备案、监管工作,依法打击和查处各类违反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行为和案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较为广泛。一是加大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不断引进水稻栽培、水果栽培、林业培育、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新技术,创新应用了水稻超高产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优质奶牛细管冻精输精技术、池塘“80:20”水产健康养殖和微生物池塘底质等各类新技术。二是优新品种得到广泛推广。近年来选育推广了新品种150余种(其中粮油菜茶花果新品种80余种,畜牧新品种15种,水产品新品种50余种)。全市粮食、油料、蔬菜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达91%,肉羊、小家禽、兔良种率达96%以上。东坡区、彭山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彭山县选育的葡萄品种获得全国性金奖3个。三是优新模式得到推广普及。按照“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发展思路,全市建成稻-芋-油、稻-药-菜、菜-稻-菜、麦/玉/豆+菜等高效粮经复合种植产业基地45万亩。探索创新了丘区现代畜牧业“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农业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结合新模式。这些优新模式,成为推动我市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量较为薄弱。一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多为上世纪90年代初招聘的“八大员”,步入退休年龄。受编制限制,一些乡镇存在非农业技术人员挤占编制现象。加上近年来农技部门新进人员少,且多数是退伍兵或其他专业人员,出现了知识老化、服务方式陈旧、人才断层等问题。二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没理顺。全市畜牧站下放乡镇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农口部门的技术推广人员下放乡镇管理后,县级农口部门放松业务指导。乡镇农技人员兼职化严重,绝大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三是农业社会化组织规模小、势力弱,服务多集中在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耕作等有限项目,内容较为单一。

    (二)农业技术推广缺乏统筹规划。目前,我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没有一套结合眉山实际,涵盖试验、示范、新技术、新品种等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规划体系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指导性意见,导致新技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和引进在各区县只能各自为阵,出现了引进的新品种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增加了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成本。在检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难免引进转基因作物。譬如,近三年来,东坡区引进实验粮油果菜茶等新品种达190多种,只示范推广60余种,而仁寿县在珠嘉粮食示范基地引进实验粮油果新品种达125种。

    (三)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不足。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工资得以保障,但投入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检测设备严重不足,缺乏专项知识更新培训经费,现有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当前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格局。

    四、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服务区域的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等科学确定农业技术推广编制,充实引进相关专业人员,做到不准非专业人员占用农技推广编制,新进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加强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保障和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建设胜任农业技术推广的稳定队伍。加强对农民技术人员的培养,对农民技术人员协助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按规定给予补助。二是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业务指导。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无论是采取乡镇统一管理,还是上级对应的农口部门管理,都要切实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要留足时间和精力保障农技人员做好本职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一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市政府要高标准编制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制订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市、区县农业有关部门应制订农业技术推广年度计划,保障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二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场、林场、牧场等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机制。要大力支持培育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社会化组织,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要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来扶持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三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的联合,争取和支持农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涉农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抓好农业科技示范片的打造,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四是完善检测执法机制。认真落实检测职责和检测制度,严格生产、销售检测管理,依法规范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程序。进一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与有关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依法纳入财政预算,确定一定比例的农业发展基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要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备的试验示范场所、办公场所、推广和培训设施设备等,加大对市、区县检测中心建设的投入,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工作人员,有效解决“有钱养兵,无钱打仗”问题。

Copyright 2007-2008 MeiShan RiDa Government All Rightsf Resferved    主办:眉山市人大常委会
蜀ICP备07502274号    电话:028-38165176    邮箱:msrdwz@163.com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