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2007年8月23日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次会议上
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07年6月26日,眉山市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报告》,会议肯定了市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所做的工作和发展成效,并提出了3条审议意见。会后,市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措施,迅速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总结,创造性落实审议意见
6月26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后,黄跃副市长立即就贯彻落实审议意见提出了要求。市政府收到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审议意见后,高度重视,认真总结,深入分析成绩与不足,创造性地落实审议意见。
一是召开会议,专题研究。6月28日,全市召开发展一村一品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落实加快一村一品发展工作。7月10日,黄跃副市长召集分管区县长和市级农口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办理工作。围绕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李静市长多次召集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将现代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7月初,市政府召开了电信、移动、联通农村现代信息化建设工作会,并印发了文件,明确了目标,分解了任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7月1日实施前,6月下旬专门召开实施座谈会,为全面贯彻落实做好准备。
二是制发文件,分解落实。7月13日,围绕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审议意见的通知》(眉府办函〔2007〕76号),对各级各部门办理审议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将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相关部门。
三是充实力量,加大力度。市政府报经市委同意,将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设为副县级常设机构,增加编制,配备专门人员,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加大工作力度。
四是加强督办,强化落实。为了使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更好地得到落实,同时,也为了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了解、掌握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市政府要求市农工办专门编发《农村工作——贯彻落实市人大审议意见专刊》,跟踪报道各项工作,督促各级各部门办理审议意见。到8月上旬,共编发了6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分解任务,逐项办理审议意见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将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16项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到6个区县和23个市级部门,要求各责任单位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近两个月来,各区、县和相关部门,按照市政府的通知和分解任务的要求,狠抓落实,有的还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落实。7月13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今年力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并将帮扶任务分解落实到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市农工办牵头落实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并将今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任务分解到6个区县和5个市级部门,有的部门还主动争取任务。市畜牧局牵头发展现代畜牧业。7月份,经过专家3次论证,编制出了《眉山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同时,组织饲料企业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引导企业帮助联系村建设现代养殖基地。目前已有25户饲料加工企业与25个村结对。市林业局牵头发展林产工业。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林产工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7月30日市林业局召集区县林业局和13家规模以上重点林产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发展对策。将农村现代信息建设分解到气象、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和单位。东坡区为了规范蔬菜加工企业管理,促进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积极组建眉山市蔬菜加工行业协会,已于8月9日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
三、突出重点,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突出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虽然时间不长,有的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壮大龙头,增强产业引领作用
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1—7月,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上技改扩能项目51个,计划投入14.2亿元,已投入5.4亿元。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1—7月,全市新引进龙头企业17个,协议引资近20亿元,已到位3.7亿元。蒙牛集团、现代牧业入驻眉山,现代牧业万头奶牛养殖场已完成场地拆迁,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发展软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7月份帮助5户企业成功申报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本地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14户,居全省前列。
做强专合组织。一是大力实施“20优”专合组织示范行动,引导专合组织规范管理,加速发展,增强实力。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契机,引导专合组织向专业合作社发展。组织市、县(区)有关部门和专合组织代表,召开座谈会,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法律文本,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同时,眉山日报社、眉山电视台等媒体,开设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市人大农工委、市农工办、市工商局负责人深入洪雅县优质猪生产协会,指导和帮助其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手续。7月31日,召开了洪雅县兴鑫猪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市、县(区)农工办、工商局和农民专合组织代表到场观摩。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今年已争取到专合组织扶持项目5个,扶持资金55万元。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农民专合组织健康发展,1—7月全市新增农民专合组织27个,农民专合组织总数达448个;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
(二)夯实基础,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一是组织学习培训。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核心内容,先后举办乡镇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和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在乡镇长培训班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仁富亲自做了发展一村一品专题辅导,启迪了大家的思维,增强了大家的信心,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时,市县(区)组织多批次参观学习,开阔了广大干部的视野。
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制定了《一村一品产业强村富民推进方案》,省九次党代会后,围绕实现农村四年大变样,全市自我加压,进一步调整发展目标,明确要求到2010年全市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400个,专业乡镇20个。各区县将规划落实到村,共规划一村一品专业村475个、专业乡镇22个,分别比市上的目标任务多75个专业村、2个专业乡镇。
三是做好结构调整准备。围绕规划实施,各区县积极落实一村一品发展所需种苗、种畜和种禽,做好秋收后结构调整准备。仁寿县已部署开展秋季大会战,组织400多人的工作队,联系帮扶376个重点村,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全县今年秋季结构调整需要种苗300万株,县内仅能提供100万株。为此,仁寿县积极与成都、重庆等地联系,现已落实种苗100余万株。同时,市级业务部门下大力抓好母本园、种禽场、种畜场建设,做好检验检测防疫工作,确保种源优质、安全。
(三)完善机制,促进产业全面发展
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市级涉农部门会商制度和市县分管领导会商制度,做到年初研究部署全年工作,分解目标任务;年中检查工作进度,查漏补缺,研究对策;年末检查考核,总结全年工作,整合市县和涉农部门力量,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合力。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市长李静就定单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研究对策,提高定单履约率。市农工办、市工商局牵头对全市定单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印发农业定单合同规范文本,并在全市大力推广。同时,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新方式,大力推广生猪产业“7+1”模式,已完成了12个示范村建设规划;推广温氏集团家禽寄养模式,已发展年出栏万只以上温氏公司合作养鸡农户139户;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已有185个企业联系194个村,帮助联系村建基地发展产业。
(四)打造品牌,增强市场影响力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1—7月,全市新制定农业地方标准9项,新建立农业标准体系2项,组织修订农业地方标准23项,新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万亩,丹棱县脐橙、枇杷两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通过考核验收,成功申报了仁寿黑龙滩生态鱼养殖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洪雅县余坪镇藤椒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全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达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达14个。
全面加强创牌工作。1—7月,全市新增绿色食品11个;新申报农副产品商标17件,同比增长21%。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的“吉香居”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五)打造平台,促进农村信息化
为了加快全市农村信息化进程,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网络,为农民群众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7月4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移动信息网建设的通知》。今年拟在全市新建100个农信站,推广农信机1350套,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农信站,建立集信息收集、发布为一体的信息平台。为此,市农工办、市移动公司牵头,率先在农村专合组织中推广使用农信机,并组织全市专合组织进行农信机使用培训。目前,首批50台农信机已分发到各专合组织。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市政府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视察以及审议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各项主要目标都超额完成半年任务。小春粮食产量37.23万吨,农业增加值25.61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56元,分别同比增加0.68万吨、1.21亿元、269元。今后,市政府将进一步抓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不断总结,勇于探索,创新机制,努力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