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专项审议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工作>专项审议>正文

专项审议

    关于全市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8-11-12

    关于全市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8年10月30日在眉山市第二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眉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玉仙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报告全市教育工作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主要做法

    近两年来,市政府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将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切实加大教育投入。

    市政府将加大教育投入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举措,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07年,全市教育支出完成85927万元,较2006年增长58.5%;市本级完成教育支出7798万元,增长298.1%。2008年教育经费,财政已足额预算。上半年,全市预算内教育支出完成35547万元,同比增长4.83%;市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完成2322万元,增长185.6%。教育费附加基本做到应征尽征、全额安排给教育使用。2007年应征5756万元,实征5046万元;今年1—8月已征4429万元。应由地方配套的公用经费绝大多数区县全额到位。教师的地方津补贴和“三险一金”纳入财政预算。2007年至今年9月底,已向上争取教育专项资金21944万元;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约1亿元。

    市、区县政府从2007年起化解“普九”债务,截止9月底,已化解35729万元,完成省锁定55128万元债务的64.8%。现各区县正积极努力,确保年内完成化债任务。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起至今年9月底,全市教育固定资产完成投资近3亿元,其中向上争取教育项目资金1081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县级职教中心、职教实训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项目213个,其中2007年新建、改造校舍4.2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5.6万平方米。

    “5.12”特大地震,我市526所学校受灾,受损校舍面积98.84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垮塌31267平方米,经鉴定不能继续使用的170458平方米,加固后可以继续使用的786694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8亿元;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核定我市学校灾后规划重建资金36.78亿元。灾害发生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统筹规划,多方筹资,全力推进学校灾后修复重建,全力抓好复学复课工作。已多渠道筹集学校灾后修复重建资金1.1亿元。受损较轻的学校校舍已全部进行了维修加固。全市今年重建学校179所,已动工144所,完成招标即将动工26所,正在规划设计9所。9月1日,全市100%的学校100%的学生全部安全复课复学。

    (三)统筹协调各类教育发展。

    坚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提高各类教育发展成果。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入园率达86%。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工程建设启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招生三年,已拥有在校生7000人,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农村“125”人才工程年培养5万名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年培训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年培训6万人以上。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教育机构资产累计达7.2亿元,在校生7万多名。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印发了《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决定〉的意见》,落实了职教攻坚方案,并与区县政府签定了职教攻坚目标责任书。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一是加大两类高中统筹协调力度,实施稳普高、强中职发展战略,着力规范职教招生市场,加强职教招生工作,不断壮大职教规模。今年职普招生比5.4:4.6,在校生基本实现1:1;职业学校在校生5.7万人,比建区时净增4.5万人,增幅375%。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去年以来,职业教育建设资金达到600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4个,资金预计共1350万元,其中已到位1010万元。三是加强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近两年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校3所、省重1所,省重专业2个。四是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9%,就业巩固率95%以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切实保障教师待遇。教师工资按月足额领取,兑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每月150元津贴。二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2007年市政府办印发《眉山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励办法(暂行)》、《眉山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办法(暂行)》。除国家、省评选表彰先进外,从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评选表彰30名农村义务教育优秀教师;每3年评选一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007年首批评选了16名。三是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和职教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四是教师学历达标率和提升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65.84%,初中和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52.4%、88.1%。全市现有在职特级教师41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876名。

    (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加强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二是深入推进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分散了中考结业学科考试时间;省级以上示范高中招生计划按比例定向切块分配到农村初中。三是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研究模式。2008年秋季起,市教科所的教研员分期分批到教育教学第一线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课题,在研究中培训教师队伍。四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质量监督考核。2007年,市政府办印发了《眉山市普通高中质量奖励实施办法(暂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市教育质量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茅。今年高考本科上线率35.5%,万人比20.65。这两年高考录取率高出省均10个以上百分点,共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5万名,占建区设市以来的26.3%。

    (六)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狠抓教育民生工程,切实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今年教育民生工程目标任务除“建设改造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20所”正在实施,其他均超额完成。2007年全市共免除了366913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从秋季起,为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对15933名农村寄宿制贫困生给予了生活补助。资助了12627名贫困学生和1164名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达到1705人;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特别困难学生1332人;资助中职学生3.5万余名。解决了6360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2008年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市今年共为342997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并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对23969名寄宿制贫困生给予了生活补助。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特别困难学生3855人;资助中职学生34328名。解决6386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达到1982人。

    二是全面加强农村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经费投入上优先倾斜农村教育,在项目建设上优先安排农村教育,在师资配备上优先满足农村教育,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培育壮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全市有近85%的普通高中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同时,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切实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实施意见》,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

    (七)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一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二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三是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促进教育系统廉政、廉教。四是2007年启动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已评议学校300多所。五是狠抓教育收费工作,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东坡、洪雅、青神3区县成功创建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2007年,软环境测评教育局排位提升了2位。

    (八)加强安全稳定工作。

    一是建立了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及时整治学校安全隐患。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开展了“警校共育”活动,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三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开课率达100%。四是高度重视教育信访工作,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近两年教育系统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

    (九)强化规范区县政府作为。

    市政府将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指标纳入了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坚持督学与督政相结合,在抓好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督学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督政工作,重点督查区县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教育管理等方面情况,强化规范区县政府作为,切实解决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两年来,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已对彭山、洪雅、丹棱、青神4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彭山、洪雅、青神3县政府接受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已作结论的青神县为优秀、洪雅县为良好。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原因

    (一)学校灾后重建资金缺口较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核定我市学校灾后重建资金为36.78亿元,其中今年重建学校179所,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需资金2.2亿元,现筹集1.1亿元,资金缺口1.1亿元。

    (二)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工程建设资金紧张。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将迎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规划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96000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19600万元,截止9月,已招标的合同金额为11963万元。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筹集建设资金工作举步维艰。今年市财政计划投入1亿元,目前只到位3000万元。

    (三)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压力大。前些年,普通高中收费政策较为宽松,为了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各区县主要通过学校收费政策投入方式创建了示范性普通高中国家级2所、省级7所、市级12所。目前,这些学校共负债3.37亿元。近两年普通高中收费政策从紧,尤其是“三限”政策中择校生按比例直接核定到校后,创示学校的收费仅能基本维持学校运转,偿还债务无资金来源。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加快学校灾后恢复重建。一是区县调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一部分重建专项资金,同时抓好向上对口争取、动员企业援建和社会捐资工作,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二是管好用好重建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

    (二)加快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工程建设。抓紧论证学院建设资金由业主贷款、政府贴息方案,抓好资金的筹集、调度工作,确保工程建设不停工,确保如期完成工程建设。

    (三)加大教育负债化解力度。按省上要求,今年完成“普九”负债化解。研究普通高中负债化解方案,逐步化解普通高中债务。

    (四)加大教育统筹发展力度。重点加强两类高中统筹协调力度,认真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到2010年中职在校生达到6.9万名;职教攻坚经费达3亿元;全市中职学校的生均校园、校舍、师资、设备等基本达到部颁设置标准,重点建好1个市级职教中心、5个县级职教中心、6个实训基地、1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组建1个区域性职教集团。

    总之,市政府将继续依法落实教育发展各项政策,妥善解决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经费保障与队伍建设双轮驱动,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统筹推进,学校安全与教育稳定齐抓共管,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Copyright 2007-2008 MeiShan RiDa Government All Rightsf Resferved    主办:眉山市人大常委会
蜀ICP备07502274号    电话:028-38165176    邮箱:msrdwz@163.com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