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代表工作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代表工作>正文

代表工作

    为民代言勇担当 凝心聚力谋发展 ——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专访

    2022-01-24










    编者按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眉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在即,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代表们满怀热情,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前来出席盛会。他们将依法履行职责,共同为眉山奋力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建言献策。今天,让我们走近部分市人大代表,了解他们牢记使命担当、认真履职尽责背后的故事。

    付志洪: 打造服务平台 为民办好实事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实习生 宋海滔 文/图

    1月4日,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3组村民余运珍起了个大早。“今天有亲戚来家里做客,得早点准备。”余运珍一脸笑容地说。新年的到来和家里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让她倍感心情愉悦。

    余运珍的获得感、幸福感源于市人大代表、前锋村党委书记付志洪为民办的实事。如何更广泛听取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付志洪作为人大代表长期思考的问题。“让群众‘下订单’,代表‘作转化’,干部‘抓落实’。”付志洪的思考愈加成熟并推动落地。2020年8月,前锋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依托市、县、镇人大代表,每月10日和25日分别有两名人大代表值班,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开展坐班接访、实地走访,广泛收集民情民意。

    付志洪说,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主要有服务群众的平台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作用、传递社情民意的渠道作用、代表依法履职的载体作用、代表学习交流的园地作用、推进基层治理的阵地作用,“在2021年年初,我们就收集到多名村民反映,希望能吃上总岗山水厂的自来水。”

    为村民身体健康着想,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向村上反映,村两委实地走访、考察后,及时推动安全饮水工程建设。2021年11月底,村里有34户村民用上了总岗山的自来水,喝上了放心水。于是便有了前文余运珍请客的一幕。

    人大代表为人民,铺就群众“幸福路”。该村北环线产业道路年久失修、破损不堪,严重影响了村里茶产业的发展。付志洪等人大代表积极将有关情况反映到镇上。中山镇党委、政府了解清楚情况后,召集联络站主要成员、部分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共同探讨北环线产业道路改造问题。此外,洪雅县2021年中央财政第二批以工代赈项目落地前锋村,新修生产便道1.9公里,改造5米宽产业大道5.11公里。

    项目建设中,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20余名市、县、镇人大代表,现场监督施工等,切实保障道路修建质量。

    付志洪创新工作方式,当好民声民意的“代言人”,彰显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目前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诉求是加大对安溪河殷河段的治理力度。该河段常年泥沙积累未清理,汛期排水不畅造成洪涝,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涉及800多户群众。”付志洪说,他将把这个建议带到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徐静: 着力基层治理 倡导文明新风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实习生 宋海滔 文/图

    “现在的环境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市人大代表、青神县青竹街道办主任徐静到辖区兰沟村“方家院”茶馆走访听取群众意见。

    “以前我和妻子常年在外务工,2021年初才回家乡经营茶馆。如今茶馆有了不错的口碑,生意越来越红火。”“方家院”老板方滔说,如今的新气象,离不开徐静代表的努力。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如何让基层治理更有效、环境更美丽,徐静积极思考,认真履职。“村容村貌治理方面,要念好‘拆、收、改、栽、画’五字法,增强群众爱护环境意识,促进乡风文明,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改善。”2021年年初,徐静提出“关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并被采纳实施。兰沟村面貌迅速改善,激发了发展活力,吸引了更多人回乡创业,村里的农家乐、茶馆生意节节攀升,增加了群众收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人大代表为人民。我的‘初心’就是要为群众解决问题。”徐静这么说,也这么做。2019年,徐静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当地农村有散埋乱葬现象。结合实际,她提出了“推动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议,并被纳入民生项目推进。她也被聘请为此项目建设监督员。

    在监督过程中,徐静坚持多听、多看、多问、多说,协调解决了龙女谷公墓项目建设等问题,解决了瑞峰公墓因避让基本农田和交通干线6次选址的问题,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建成后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对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倡导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徐静为民代言、为民发声、为民办事,在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农贸市场改造、人居环境整治亮化工程等方面积极作为,助推了地方发展。

    “2021年,我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乡镇农贸市场的基础配套不够完善,功能分区不够明显,农村群众对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有非常强烈的期盼。”徐静表示,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她将提出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建议,希望能够被采纳,也期待改造后的农贸市场让群众买得更放心、更贴心、更方便。

    郑建英: 情系教育发展 助力孩子成长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诗雨 文/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物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吗?”日前,在彭山区第二小学的数学课堂上,一位老师正在用趣味教学法,给一年级的孩子讲几何知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她就是郑建英。作为“彭山区郑建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彭山二小数学教研组组长,多年来,她积极投身课改,大胆尝试探究性、互动式、研创式教学,在常态课中探寻数学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郑建英还有一个身份——市人大代表。今年是她连任三届市人大代表的第11个年头。11年来,她时刻牢记代表使命,认真履职尽责,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郑建英经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并努力付诸实践。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界的市人大代表,她坚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广大师生,时常在休息时间走进教师、家长中间,尽可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积极倾听他们的意愿和呼声。

    去年,郑建英提出在全市新建和续建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纳,认真办理落实,全市新建续建公办中小学13所、公办幼儿园17所,总投资8.75亿元,有效解决了入学(园)难问题。而这件建议从起草到最终提交,郑建英花费了许多功夫。她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了全市许多中小学、幼儿园,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够提交这件数据详实、建议具体的建议。“我提交的意见建议能够得到市政府重视,并积极落实,作为市人大代表,我感到很高兴。”郑建英说。

    今年,人代会召开在即,郑建英又带来了一件建议——在全市继续实施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护眼照明工程。她说,目前城区小学的照明条件已基本得到改善,但还有个别乡镇学校照明环境比较落后。为让农村孩子同样有明亮的读书环境,她打算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护眼照明工程的建议。

    每次参加人代会,郑建英都会积极把调研掌握的第一手情况反映上去,做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要对社会有贡献的、对人民有交代的事,我就尽量去做,并且用心做好。”郑建英说。

    宋建国: 强化责任担当 推动乡村振兴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莉 文/图

    “冬梅,你们家门外新建的污水处理湿地池,效果怎样?”“启林,今年果子丰收了吗?卖的价格如何?”……2021年12月27日上午,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宋建国像往常一样,挨家挨户走访,热情地与村民交谈,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为大家排忧解难。

    宋建国,市人大代表、古井村党支部书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今年,我第一次作为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既紧张又期待。”宋建国说。他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积极走访,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席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心准备。

    “这次人代会,我将提出加快农村漫水桥改造的建议。杨场镇朱沟村、古井村等地有8座漫水桥,一下大雨,河水便会淹没桥面与岸边庄稼,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两岸群众为此烦恼不已。要对漫水桥进行改造,逐步满足群众安全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让漫水桥变‘便民桥’,让‘揪心桥’变‘放心桥’。”宋建国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尽心尽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为群众服务,带领全村发展产业致富。”宋建国带领村“两委”和村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古井。去年以来,全村统一安装了30多个垃圾分类收集桶,建起了10多个农村户用污水处理湿地池,在道路沿线统一栽植了花草树木,把过去堆放垃圾的场所改造成小花园,供村民休憩。村民都说,古井村旧貌换新颜。

    2018年9月,古井村规划建设了3D漫画村,以3D绘画装饰农房外墙立面,将文化艺术元素融入村庄建设实际,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此外,该村还将通过建设现代水果产业园、传统农业绿色食品园以及九龙山休闲观光园,推动农旅结合。宋建国表示,这一系列举措,希望吸引更多人来村里旅游,更希望能留住游客。他还倡导村民摒弃封建陋习,移风易俗,自觉支持绿色环保工作,创建美好的居住环境、淳朴的村风民风。

    “下一步,我将深入调研,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康养等方面提出建议,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争取走出一条农旅融合、绿色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宋建国说。

    李建东: 壮大集体经济 蹚出发展新路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莉 文/图

    时值严冬,走进仁寿县富加镇河堰村,规模化发展的柑橘产业映入眼帘,一颗颗成熟的柑橘像明亮的小灯笼挂在树上,处处橘香四溢。

    “近年来,我们村积极探索致富路径,陆续发展了柑橘、藤椒、梨子等特色种植产业。”作为市人大代表、河堰村党总支书记,李建东一直不忘初心,坚持扎根基层,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真正做到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2016年李建东当选市人大代表后,经常走村入户收集意见建议,把群众呼声都记在了心里。“农村如何探索出适合本地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只有结合实际,充分整合闲置资源,采取土地流转、集体经营等方式……”李建东在走访中发现,很多群众希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将家园打造得更加美好,便在市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提建议、批评和意见,还要率先探索实践,蹚出路子。看到村上闲置小学宽阔的操场和空置的教室,李建东决定将其利用起来。经过周密考察调研后,一个思路出现了——操场空间大能停车,教室能作为经营场所,何不发展第三产业呢?说干就干,李建东多方奔走,联系有意愿的村民,村委会以闲置学校作为资产入股,开办了一家集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庄,同时,将闲置小学操场作为坝坝宴场地出租,增加集体收入。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农庄生意越来越好。现在我们正进行提档升级,把原来的操场改建成大厅,可以同时容纳1000余人聚餐休闲。”李建东介绍,2021年,村集体经济将财政扶持发展资金继续投入到农庄的打造中,村集体经济占股从25%上涨到55%,村民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体现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李建东说。他先后提出加大民生财政投入、修路治水、全域天然气安装、安装农村路灯、节制铺张浪费促进乡风文明等10余条代表建议。

    “这次人代会,我将建议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建立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制度,加大对业主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李建东说。

    董敏: 多方走访调研 保障群众健康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莉 文/图

    “您好,从哪里来?”“请出示下健康码。”2021年12月29日,市人大代表、东坡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董敏“全副武装”,一边询问外地来眉人员信息,一边仔细做好登记。随后,她回到楼上办公室,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准备上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基层防疫知识培训、参与复工复产为企业送政策、针对重点地区人员开展监测,严防输入、严防扩散、严防疏漏,时刻绷紧防疫安全弦,一刻不放松,这是董敏每天的工作。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董敏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调研和交流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关于民政、卫生、文旅及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9件代表建议,其中在2018年提出的《关于推行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制度的建议》被眉山市总工会采纳并在全市企事业单位推行,2019年提出的《关于把肺结核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管理的建议》被市医保局采纳实施,2020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整治老旧小区停车占用消防通道的建议》被眉山市人大常委会评选为优秀代表建议并通报表扬。针对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质量不过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董敏今年将提出关于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因地制宜进行人性化改造,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我今年仍然重点关注群众健康方面的问题,建议为65岁及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董敏说。为了增强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她进行了多方调研,收集整理了关于流感及疫苗接种的相关资料,与部门进行接洽,获得了我市农村特困和低保家庭65岁及以上老人的相关信息,并走访了部分困难家庭。

    “我在走访中了解到,农村特困和低保家庭中的65岁及以上老人对流感有一定认识,也对疫苗接种有一定了解,但考虑到流感疫苗的价格和家庭实际情况,他们并不会主动去接种疫苗,因此我提出了相关建议。”董敏说。

    学无止境,学伴终生。董敏表示,今后会一如既往地学习充电,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向上准确传递群众的诉求,向下及时反馈政策与成效,为建设健康眉山贡献力量。


Copyright 2007-2008 MeiShan RiDa Government All Rightsf Resferved    主办:眉山市人大常委会
蜀ICP备07502274号    电话:028-38165176    邮箱:msrdwz@163.com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