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与群众“心连心”
——记市人大代表 东坡区心连心艺术团团长卫能翔
□刘军
人物档案:卫能翔,眉山市三届人大代表,眉山市文联副主席,眉山市第三届劳动模范,眉山市东坡区心连心艺术团团长,知名川剧表演艺术家。
卫能翔从事川剧艺术创作表演三十余年,将生活的全部献给了艺术。在担任艺术团团长后,带领团员活跃在城市乡村,将文明和艺术带到东坡大地,同时,将群众的愿望纽带般传递到党委政府。其事迹被中央省市媒体广为报道。
代表感悟:人如水滴,离不开群众的呵护,尽责是本份。不管酷热风雨,与群众的约定不打半点折扣。
投身基层奉献艺术
卫能翔是曾经的川剧舞台骄子,执着的艺术梦想让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川剧演员。《窦娥冤》里的窦天章,《祭岳飞》里的韩世忠,卫能翔演绎了许多经典的角色。然而传统艺术遭遇了阵痛让他重新选择了方向———投身基层把艺术带给千家万户。
2009年,区委、区政府为繁荣文化事业,成立“东坡区委、区政府赴基层心连心艺术团”,将卫能翔所在的眉山川剧团正式更名,他仍担任团长。区领导的远瞩给了剧团的新生,也给了卫能翔展示的舞台。
任何艺术都需要适宜的土壤,在农村基层,川剧仍然有广阔的空间。卫能翔敏锐地捕捉到这样的机遇,接到区委、区政府的指令,他立马带领剧团积极投身乡镇村社,把艺术带到基层。每到一处,他总要说:“乡亲们,区委区政府时刻想着大家,今天派我们来演出,就是要大家不仅经济富足了,而且精神上还要享受。”
基层群众从一开始“试着看”到如今“争着看”,艺术团成了基层的明星团体。去年全国下乡演出120场,观众达数十万人次,今年前十个月演出就达110场。看到艺术的辉煌,卫能翔总是干什么都充满激情,同时也感染了剧团的每一位团员。
让文明新风沐浴东坡大地
剧团在永寿镇演出的小品《调解》,再现基层干部了解邻里关系和拆迁工作的矛盾,耐心化解,构建和谐的一幕,感染了在场的全体观众,也宣传了我区作为全国调解先进的成就。永新村村民李炳光在看了演出后,激情地说:“现在富裕了,村民都想提升幸福指数,看了演出真切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光芒,也体会到党委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今后一定要支持政府的工作。”
卫能翔常对团员说:“我是人大代表,人民赋予了我参政的权利,我们团又是政府举办的艺术团体,我们的节目更要宣传好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把文明带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领导下,剧团编导演出的小品《义务交通员》、《取让》、《捐》、《母女情》等都取材于我区现实生活,都在给观众艺术享受的同时传递了时代的正能量。
结合区委开展直接联系群众“五个一”活动,剧团排演的《捐》,将基层干部群众心系灾区的实情实感和曲折的心里历程再现舞台,很有感染力。《母女情》再现了政策下乡给群众带来的实惠,令群众十分感动,原型中儿童亲切地喊联系的工作队员为妈妈。
伴随着剧团的发展,弘扬正能量的节目一年一个新变化。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区团拜会上《东坡儿女情》的一幕打动了各界人士。2009年反映拆迁工作的《大家小家》同样带来心灵的荡涤。今年春节《母女情》下基层演出被《人民时报》新华社广为报道。崇仁镇张场村还特意送来“基层的艺术团、人民的艺术家”褒扬的牌匾,表达对艺术家们的敬意。
时刻牢记人民代表的责任
在长期演艺生涯中,卫能翔逐渐感悟到当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和义务。于是把文明宣传到基层,把群众的诉求传递到党委政府他时刻不忘。在下基层演出时,他随身总是带上一个笔记本,总要记下各地的文艺设施情况,群众的诉求,如今他也记下整整十多本。
多年前他就向市区反映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看到各地文化广场、健身中心都建起来了,他总有一种感动。在广济乡丛林村村民方家凤观看了演出非常开心,她说:“白天喂猪管果树,晚上到广场上学跳舞,日子过得好惬意哟。接着我还要和大伙儿一道把村上的文艺队搞起来,让大家都开开心心,希望卫团长一定要帮我们哈。”每当听到这样的言语,卫能翔就有一种艺术人的自豪感,对群众的期盼总是慷慨应允。
今年市人代会上,卫能翔提出改变环卫工人早上二三点就上街铲垃圾影响居民休息的建议,他想不到的是当天市城管局就进行了整改,从设施保障上消除了影响。邻里说代表说话就是不一样,而他在履行代表职责中有着更深的思考,当好代表就是要身体力行,联结党政和群众,多为社会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