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领头雁 心中以民先
——记市人大代表夏建章
上世纪80年代末,他作为一名下乡知青来到了仁寿县汪洋镇大忠村,不久,又以大忠村为根据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程。一晃25年过去,他在掘到自己人生财富的同时,带着村里许多乡亲过上了好日子,更以先进的环保发展理念,践行着自己人民的子弟、人民的代表,就得为人民着想的承诺。
6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我市仁寿县汪洋镇大忠村的四川省汪洋瓷业有限责任公司,见到了这位大忠村曾经的知青,企业董事长、眉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夏建章。
【】下乡小知青 商海创大业
“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优,你优我换,”带着这样的创业思路,1989年末,从大忠村走出的小知青夏建章开始了自己在商界的摸爬滚打。
一开始,创业之路并不坦荡。注册资金仅100万元,总资产不超过300万元的公司在当时群雄环视之下步步维艰。由于生产的是普通日用瓷,产品太单一,经营模式也稍显陈旧,公司发展一度走进了瓶颈。
1999年,在经过市场调查和深思熟虑后,夏建章力排众议将公司改制为汪洋瓷业有限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挑起董事长的重任。在他的主持下,公司于四川省轻工研究院签订了长期合同协议,完善了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内脑”技术队伍和“外脑”营销队伍,确保公司技术创造、环境保护、新产品上市的顺利实现。
其后,又经历了几次有惊无险的挫折,但夏建章始终未放弃,25年后的汪洋瓷业已成为四川省行业排名第一,产品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与地区的西南地区最大日用瓷出口,也成为了仁寿一张响亮的对外名片。
【】致富领头雁不忘旧乡亲
企业发展生机勃勃,财富滚滚而来,夏建章没有忘记为自己提供了发展平台的大忠村。他觉得,作为曾经的知青,自己最青春的岁月在大忠村度过,而自己“对村子的深厚情感是任何财富都无法取代的,能够为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也是理所应当的。”
建厂25年来,夏建章的公司每年都会固定为村子解决6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并不定期安置专业及退伍军人。每年,公司还坚持对困难职工、村里的五保户、特困户进行救助,并积极出资参与汪洋镇争创文明城镇建设的事业。其前后投入捐资助学、修路、治水等公益事业及光彩事业高达50余万元。
说起夏建章董事长这些年来的行为,村民们纷纷对他翘起了大拇指。“以前在外头上班,工资不高,离家又远,夏总给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每月工资能拿到3000多,又能照顾家,简直太好了,”在公司上班的大忠村村民杨琴说。
【】当好代言人事事民为先
2000年,夏建章被选为眉山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当选代表后,他经常工作之余到企业职工和周边群众中收集情况,将他们的意见、建议、想法一条条记录在本子上。每次参加人代会、代表团审议讨论、代表视察、执法调研等活动,他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平时所观所感大胆陈言,积极建言献策。
在今年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夏建章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围绕推动工业兴市所提出的“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职工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建议收到了市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由于企业生产产生了环境污染,周边群众有所反映,为治理污染还老百姓美丽的家园,今年4月,夏建章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率先投入2000余万元,对企业进行了政策环保技术改造,淘汰了以往污染较大的煤烧生产线,转为新建了两条清洁环保的天然气隧道窑生产线。
夏建章说,作为一名曾将青春热情托付于大忠村的知青,他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代表,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也希望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是人民的子弟,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得事事做到为人民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