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代表工作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代表工作>正文

代表工作

    切实为民服务 还民青山绿水

    2015-08-07

    切实为民服务 还民青山绿水

    ———人大代表寻访之记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

    “这个管子的位置刚刚好,你们的粪便清理要放在哪里?”7月10日,在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见到罗朝运时,他正挨家挨户查看畜禽干湿分离池的情况。闷热的天气阻没有阻拦住他辛勤奔波的身影,沿途走来,村民们无不热情与他打招呼,并仔细向他汇报家中情况。

    谈到龙鹄村的建设现状,当地村民们都表示出对罗朝运的感激和崇敬。近年来,这位龙鹄村的党支部书记、市三届人大代表,几番艰辛,将村子打造成为了远近驰名的“美丽新村”,而他所摸索出的“龙鹄模式”,既解决了政府投入难,群众参与难,长效运作难的农村环境治理的几大难题,更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已逐步被推广、提升至“四川模式”。

    【】因地制宜 千方百计助民增收

    2004年,于罗朝运是个转折点。从过着不错小日子的商人,到接受村干部的邀请,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回到龙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罗朝运思虑了很久,但最终,他还是顺从了命运的指向。“我是龙鹄村人,自己过好了,也应该为村子做点事,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罗朝运说,自己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样简单。

    柑桔是龙鹄村的一张名片,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何能让村民地里的果子更值钱,上任以来,这个问题在罗朝运脑子里一直转悠,也驱使着他更关注并注意学习其他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

    2011年,在经过仔细考察并与村干部商议后,罗朝运开始引导农户改良果树品种,由单一种植脐橙,转向种植不知火、青见。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果子的运输问题,他又想法设法争取资金。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全村共改良了不知火2000亩,同时,硬化14公里的乡村道路,柏油路几乎通向各家各户。路修好了,农产品卖上好价钱,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以前我种脐橙一亩地只能赚3000元左右,而且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出行不便,也影响果子收入,”谈到如今的好日子,51岁的村民罗军脸上满是笑容,“罗书记号召我们改种不知火后,不仅产量增加,收入更翻了3倍,一亩地能赚1万多元。”

    而据了解,几年里,龙鹄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3680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10812元,借助改良柑桔,村里人走上了致富路。

    【】注重环保 打造乡村“绿海明珠”

    群众的钱袋子鼓了,但生活、水果垃圾等问题随之而来。这让罗朝运夜不能寐。

    通过频繁的实地走访考察,以及于百姓们沟通谈心,2011年3月,他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减量、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龙鹄模式”,这一模式建立了长效机制,解决农村环境治理的难题。随后,这一模式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快速加以推广。

    根据垃圾处理理念,罗朝运制作出宣传画,贴进了各家各户。“以前这路上,全是垃圾,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村名丁吉友说,经过罗朝运的引导,再没人随手扔垃圾。“柏油路干净了,空气变好了,走在路上的心情也随之变好。”

    解决了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又摆上桌面。村里的不少养猪场位于河流上游,一到雨天,猪的粪便被雨水带入龙鹄河。原本碧绿的河水在污染后变得泛黄并伴着腥臭。村民们怨声载道,怎样才能将绿水还于民又成了困扰罗朝运的头号问题。

    2014年年底,罗朝运对猪场提出了建立“干、湿分离池”、“雨污分离池”要求。即在猪圈内铺设排水管道,将尿液引向湿池,将固体粪便人工捡到干池,最后将粪便集中处理。而当时,由于要求猪场必须修建“两池”,修建花费需要近5000元,罗朝运的建议也遭到了不少村民反对。于是,他又反复找这些猪场负责人交谈,努力劝说,最终让猪场都修起了“两池”。

    “虽然一开始很排斥,但是慢慢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地一家猪场负责人柴登良说,建立“两池”后,不仅减少了瘟疫的传播,还能将干池里的粪便可以作为自家果树额肥量。“算起来我们还赚了,这方式既环保、生态,还节约了一笔肥料费。”

    如今,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环境优美示范村”“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奖项挂满了罗朝运的办公室。谈到取得的成绩时,罗朝运只是笑笑,他说,这些荣誉会督促他为老百姓做更多实事。

    【】认真履职 争当合格人大代表

    2011年,罗朝运被选作眉山市人大代表,在此之前,他已连任3届丹棱县人大代表。他说,作为人大代表思想要先进,要倾听百姓的声音,反映群众的意见。

    2012年,根据全村情况,罗朝运联系了5-10户党员农户,直接联系服务覆盖全村402户农户。他同党员一起走进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民情、民意、民生,更仔细收集群众的建议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及时反馈情况。

    现在的龙鹄村,在罗朝运带领下,“小洋楼”一栋挨着一栋,山上青绿的不知火挂在树枝,碧绿的河水伴着柏油马路穿山而过。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罗朝运说,今后,他还将多和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提出更切实的建议,“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

Copyright 2007-2008 MeiShan RiDa Government All Rightsf Resferved    主办:眉山市人大常委会
蜀ICP备07502274号    电话:028-38165176    邮箱:msrdwz@163.com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