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监督工作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工作>正文

监督工作

    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摘要)

    2017-11-21

     

    20171026日在眉山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晖

     

    一、基本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推进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93所,其中,按性质分:公办幼儿园243所(独立26所,附设217所),民办幼儿园450所;按地域分:城区124所,乡镇569所。全市在园幼儿9211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34560人,民办幼儿园57557人;教职工6126人,其中城区3318人,乡镇2808人。全市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17所。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1年的85%增加到2016年的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2011年的70%增加到2016年的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受我市教育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大等因素影响,目前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普惠性资源总量偏少,公办园数量不足,多数乡镇没有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中心城区仅有4所公办园,在园幼儿仅占中心城区在园幼儿总数17.59 %;民办园大多办园水平低、条件差,中心城区44所民办园大多是租用商铺等场地改建而不是独立修建,办园条件基本不达标,且收费普遍较高,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以及部分幼儿园大校额、大班额等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市区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青神县为91%,彭山区为51%区域间差距较大。三是教师队伍不足,全市公办园教职工编制达不到每班配备“两教一保”要求,教师、保育员数量不足,聘用人员占比大;民办园两教一保数量不足,教师流动性大,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坚持从机制入手,按国务院领导,省地(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列入重大民生任务,加大统筹力度,落实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完善考核机制,确保职责明确,推动有力。二是强化规划引领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扩大农村、边远山区学前教育覆盖,建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两条线为重点,编制完成了学前教育中长期布点规划(2017—2030)和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规划(2017—2020)。特别针对市区学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组织专题调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制定了《眉山市中心城区教育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为解决市区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提供支撑。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先后出台《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扶持的实施意见坚持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认真落实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和其他扶持政策,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四是强化经费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落实完善了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制度。市、县财政预算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全市学前教育投入从2011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85亿元,增长208%。同时,积极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今年以PPP模式投建市区幼儿园2所。五是强化工作督导。完善学前教育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县(区)及相关部门、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推进公平普惠。一是积极解决入园难问题。加快公办园建设,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所。2016年以来,全市新规划建设公办园8所、改扩建公办园4所,截至目前已完工9所,新增公办园面积1.2万平方米,新增公办园学位2000个,极大提升了公办幼儿园广覆盖、保基本的能力。同时,多渠道扩充资源,利用学校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16万平方米;鼓励扶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办以及民办幼儿园,增设附属幼儿园53个;对中心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展专项清理,对未按标准建设或举办幼儿园的进行整改,所有达到办园条件的,由东坡区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园或自办为普惠性民办园。二是积极解决入园贵问题。建立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扶持机制,按照以奖代补,激励约束的原则,对达到办园标准、面向大众、收费较低、质量较好的普惠性民办园给予奖励补助,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2016年,全市投入扶持资金236万元,认定民办普惠园73所。三是积极开展补助试点。今年,为缓解中心城区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我们在东坡区启动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幼儿保教费补助试点,对2017年秋季入园的,就读于东坡区中心城区所有1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年满3周岁小班幼儿,按每人每期1000元(每学年2000元)的标准补助保育教育费到人头,真正让普惠教育惠及群众。其他区县相关政策措施也正在研究制定中。四是积极做好困难资助2015年秋季起按 10%比例减免三儿(即: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保教费每人每年1000元,2016—2017年,全市共投入1780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在园幼儿1.78万人。

    (三)提高保教水平。一是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准入管理,依法依规审批民办幼儿园。制定完善民办园年检公告制度和示范园定期复查、验收、认定等制度,对普惠园开展动态管理,确保规范发展。2016年,对全市426所民办园开展年检,对存在问题的38所民办园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公告,新认定市级示范园12所。二是改善设备设施。近年来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为各类幼儿园配置室外大型玩具120套,床、桌椅1.2万套,图书8.5万册。三是提升办园质量。开展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全市省级示范园示范引领观摩研讨会等活动,引导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有效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四是开展结对帮扶。实施“城乡、公民办幼儿园合作助教”“山村幼儿园提升两大计划,探索运用名园+新园” “名园+弱园名园+民园的模式,组织示范园带动帮扶141所普惠性幼儿园,提升其办园水平。目前,1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已结对65所农村园,推动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四)强化校园安全。一是落实安全职责,把幼儿园安全工作纳入教育绩效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落实区县、部门和幼儿园安全职责,加强各幼儿园安保人员、安保设施、校车等建设管理。二是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幼儿园经常开展预防演练,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防护、避险知识和方法,确保幼儿在园安全。三是推动齐抓共管,综治、公安、卫生计生、质监、安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及乡镇(街道)按各自职责,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努力确保师生安全健康。

    (五)抓好队伍建设。积极充实教师队伍,通过中小学教师培训转岗、公开招聘和依法合同聘用等多种途径,补充幼儿教师。全市核定幼儿教师编制790个,2016年已新招聘幼儿教师47人,2017年新招聘66人。全面加强教育培育将幼儿教师培训列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管理,通过全员培训、定期研讨、组织论坛、下园指导等形式提升幼儿教师素质。2016年,通过国培、省培等各类培训共完成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培训203人次,幼儿教师培训3666人次。今年已累计培训2900余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深化改革,补齐短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府牵头、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将学前教育发展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办园体制、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等学前教育综合改革,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完善规划,加快建设督促指导各区县制定和完善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编制好各区县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加快实施2017—2020年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三年拟投入5.6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9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万余个,其中,中心城区到2020年建成投用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4100余个。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力度,力争到十三五末每个乡镇建成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进一步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探索货币化统筹配建,按幼儿园建设标准测算建设成本,开发企业落实费用,由政府部门按规定统筹配建幼儿园。

    (三)加大投入,扩大普惠。积极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普惠学前教育。通过保证合理用地、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扶持中心城镇资质合格、面向大众、办园规范、收费合理、质量较好的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继续推进东坡区和其他区县政府普惠性学前教育补助工作,让群众切实共享改革红利。到2020年,确保我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省定目标为80%)。

    (四)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增加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有计划地补充幼儿专业教师,逐步缓解幼儿教师不足的问题。强化保教工作专业指导,健全教研网络,加强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加大幼儿教师和园长培训力度,提高保教能力。深化幼儿园结对帮扶,发挥优质园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幼儿园提档升级。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将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幼儿入园率等指标纳入对县(市、区)政府考核内容,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Copyright 2007-2008 MeiShan RiDa Government All Rightsf Resferved    主办:眉山市人大常委会
蜀ICP备07502274号    电话:028-38165176    邮箱:msrdwz@163.com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