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在眉山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邹汝林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GDP实现540.37亿元,增长6.3%(同比,下同),较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提高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全年的14.9:45.5:39.6优化为12.5:46.7:40.8。
(一)农业发展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7.49亿元,增长3.7%。小春粮油作物保持基本稳定,大春作物长势良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味在眉山”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16.36亿元。新认证和续展绿色食品21个、无公害农产品24个。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319元,增长8.9%。
(二)工业经济筑底回升。上半年,587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719.2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实现工业入库税金16.5亿元,增长17.4%。成功培育千禾味业、德恩精工2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钢铁行业去产能大排查,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
(三)第三产业保持活跃。成功举办东坡国际马拉松赛、四川音乐周、2018国际(眉山)“竹博会”等大型会节活动。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20.51亿元,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8.28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603元,增长8.3%。累计接待游客2713.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7.4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合理区间,CPI上涨1.5%。
(四)项目投资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6.37亿元,增长1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2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8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5个;15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6.4亿元。
(五)财政金融运行良好。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亿元,同口径增长9.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54.49亿元,增长18.4%;贷款余额985.26亿元,增长21.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存比扩大至45.73:1,贷款比例较一季度提高1.18个百分点。
(六)开放合作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39.05亿元,居全省第4位。成眉合作纵深推进,两市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对接沟通,联合印发《成眉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表》,确定规划协同、交通协同、产业协同、城市品质协同、金融协同、政策协同等35个合作项目(事项)。
(七)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13.2平方公里,完成义务植树306.6万株,营造林13.41万亩,森林覆盖率49.2%。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市PM10、PM2.5较去年同期下降11.2%、17.9%,优良率提升4.8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岷江眉山出境断面水质由IV类改善到Ⅲ类;青衣江水质常年保持优良。
(八)民生事业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23人。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新开工3457套。城镇新增就业1836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举措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围绕“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定位,全面完成2018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倾力推进重点区域发展。加快构建“三区协同”区域空间布局,强力推进“一带一区一片”发展战略,实现“一带”引领带动、“一区”强化支撑、“一片”厚植本底,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
(二)全力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加强与“一带一路”、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与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中与眉山毗邻城市的合作发展。加快推动 “融入成都”行动计划,推动成眉同城化发展率先突破。实施“全球招商”计划,不断招引高端项目和企业入驻。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经贸交流合作,推动国际友城建设。强化承接平台,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眉山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眉山临空经济区,建设四川自贸区眉山拓展区。大力发展会议经济、会展产业,提升眉山知名度。
(三)着力打造立体交通体系。积极融入出川大通道,争取全省南向、西向重大交通项目过境眉山,加快联接出川通道“主动脉”。无缝连接成都,全力推进对接成都地铁1号线、5号线延伸至眉山的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加快天府大道眉山段等项目建设。提升市域路网,加快建设绕城公路,改造提升至各区县城快速干道;统筹推动市域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建设;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四)努力确保投资稳定增长。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好“红色代办”和项目在线审批平台监管。加快项目推进,重点推进信利高端显示等26个省重点项目、156个市重点项目和下半年新开工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督导,抓好全市中央、省预算内项目和基金项目。
(五)竭力促使工业企稳回升。深入实施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深化与华为等企业战略合作,依托四川铂智荟国际创新引擎、美国加州智慧城(森林硅谷)项目,孵化科技创新型企业,促进眉山工业升级。围绕重点骨干企业,集中要素资源,助推企业满产达产。用好用足电价优惠政策,保障用气需求,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
(六)大力促进三产加快发展。加快推进三产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四个基地”。持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打造三苏祠精品博物馆,启动江口沉银博物馆和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依托尤文图斯足球学院培训中心、恒大足球小镇等项目,建设西南地区特色足球城。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业,用好蓉欧班列资源,加快建设眉山中心物流、青龙物流、天府仁寿物流等储运中心。以建设“全省电商大市”为目标,做好眉山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切实推进网络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七)强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东坡城区、彭山城区一体发展,加快岷东新区建设。继续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眉山中心城区和四个县城建设。实施东坡文化传承新“七个一”工程,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推进“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持续实施“美城新村”行动计划。加强农村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四美新村”。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百村示范行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加大3个国家级、9个省级传统村落挖掘、保护、提升和利用。
(八)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切实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确保各项问题整改到位。落实好“河(湖)长制”、“点长制”、“田长制”,实施全域安全饮水、全域污水治理、全域垃圾处理工程。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九)切实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饮水安全、生态环保、交通畅通、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建设等方面,实施好民生工程。加快实施“五个一批”及扶贫专项工作落地落实;继续抓好劳务输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搞好就业援助;继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保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搞好农村扶贫济困;认真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维护安全稳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